来源:雪球App,作者: 立成说投资,(https://xueqiu.com/3199981184/88876180)
本篇继续与各位读者谈论投资系统的估值问题。不懂估值,就想做好投资,这比登天都难。利用财务指标给公司一个相对参考的估值是很多投资者常用的估值方法。PB是公司价格与公司账面资产的比值,从理论上讲PB越高,公司就越容易被高估。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做投资的时候PB应该越低越好,低于1那就是很完美了,公司就有极高的投资价值了。实际上是这样吗?本文拟重点分享PB估值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
PB估值的适用性
究竟什么样的公司适合用PB估值呢?一般来说,有如下三大类公司:重资产公司、行业周期明显的公司、使用高财务杠杆的公司。为什么这些公司适合用PB估值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否则理论谈再多,很多读者还是一知半解。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的业绩(经营利润)具有巨大的波动性,业绩波幅巨大,在鼎盛时期,傲视群雄;在低潮之际,虎落平阳被犬欺,人人唾弃。
适用PB估值的公司的买点往往在PB比较低的时候。这里的PB比较低往往是指PB小于1,越跌越买,等待公司业绩反转,PB就会逐步提升,从而就能赚钱,这是最简单的赚钱逻辑。不懂得用PB估值的朋友,往往会在PB比较高的时候买入这些适合用PB估值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PB比较高的时候其PE很可能比较低,会诱骗很多投资者跟风买入。最后的结局,当然就是赔钱了。
适用PB估值的公司举例:各大银行股、保险股、证券股、钢铁股、煤炭股、船运股、石油相关股、工程机械股、地产股。
2. PB估值的局限性
既然适用PB估值的公司类型有限,那么用PB估值的局限性就非常明显了。PB侧重的是财务表报中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股东权益。这是会计报表核算出来的结果,因此,PB与公司的净利润一样是可以被调节的。对于那些具有巨大品牌价值、无形资产、轻资产运营的消费型公司来说,PB估值很明显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对于那些总喜欢买低PB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时就会很困惑,他们会觉得这些公司的PB怎么总是这么高啊,若能在2PB,1PB买入就好了。很可惜,市场往往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就一等再等,终于发现这些公司的股价一涨再涨,顿时醒悟,错失大牛股矣。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品牌价值是无法计入PB的,而一些轻资产运营的公司其一旦形成稳定的赚钱模式,边际成本极低,利润率往往会异常高于普通类型的企业,使用PB估值在这时候就没有重大意义的。一般来说,对于这些公司的估值就不要特别看重PB这个指标,应该综合看其他财务指标。
为了解释得更明白,拿大白马股伊利股份来举例说明。伊利今年上半年的每股净资产是4.08RMB,总股本60.8亿份,自乳制品行业危机结束后,伊利的PB就没有低过3倍,在很多时候一度超过7倍数,这让很多人觉得伊利的股价高估,实际上是这样吗?数年前在7PB买入伊利的投资者,持有到今天,其投资收益仍然是很丰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伊利的利润增速快,ROE比较稳定且高。公司越长越大,利润越来越厚,分红越来越多。单看PB比较高,就放弃投资,很显然是不明智的。
按照不少人的投资逻辑,PB应该在1左右比较合理,若伊利的PB在1倍,那么伊利现在的市值应该在240亿元多一点,而伊利年净利润在60亿元左右,按照去年每股6毛钱的分红,伊利的分红率高达15%。现在伊利的年收入是600亿元,您觉得1倍PB能买到这么优秀的公司入股吗?就算是您愿意出2PB,市场也不会给你这个机遇。我在2015年股灾的时候重仓买入,那时候的PB也是略低于4倍的。很多投资者看了PB就生搬硬套,觉得找到了估值的法宝,其实这距离真正的投资者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再说了,伊利的品牌价值根本无法计算在账面资产里面,这也是会计报表的局限性所在:品牌价值是无法量化的无形资产。
总结
投资者应深刻理解PB估值的参考价值,懂得其使用的局限性和适用性,这样才能在投资路上少走弯路,抓住良好的投资机遇。此外,就算是同行业的公司,即使都适合用PB来估值,每家公司的估值又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招商银行与兴业银行、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聪明的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呢?总而言之,投资估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非单看某个财务指标就能解决的,否则,投资也太简单了,优秀成功的投资者都是那些会计大师,事实上是这样吗?每个读者心里自有答案。
注:本文来自本人wx 公 众 号“立成说投资”,敬请关注。
$中联重科(SZ000157)$ $三一重工(SH600031)$ $招商银行(SH6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