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如懿传》视频截图
图片|《如懿传》视频截图
|庄|重|之|美|
建筑师梁思成曾说过:“无论东方、西方,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
放眼中国的建筑,无论是宫殿、庙宇、亭台、楼阁、园林无不有着对称之美。
①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②图片|队长-摄
③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特别是紫禁城,沿着一条中轴线,均衡有致地分布着殿堂、牌坊等建筑。放眼望去,上是苍天白云,眼前是一叠叠的宫殿屋檐,成形结对般地伫立着,庄重大气,了然于心。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XZ-摄
园林间,亭台间四处对称,楼阁如对称的棋子分布,楹联相对,无论走到何处,总有一份秩序之美。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对称的美,是从心底生出的庄重与大气。
① ②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③ 图片|younggao-摄
如天地万物般,对称让一切均衡有序,给予人庄重与谐和之美。
图片|叔夜君-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衡|之|美|
对称的美,还在于平衡与安心。
古时女子穿的衣裳,绣的花鸟蝶影总是相互呼应,从不落单。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传统衣裳上的盘扣,亦是两两相对,环环相扣。
① 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时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寻常百姓家住的院子,也是对称分布,内里是长幼有序,不慌不忙的秩序。
家中的座椅、摆设,均要成双成对,从不含糊。
①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② 图片|younggao-摄
对称的美,会让人有一种安心感。好像一切都井然有序,如星星在属于它的轨迹运行,不紧不慢,缓缓却坚定。
① ②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对称的美,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圆|满|之|美|
俗话说:好事成双。中国人最喜欢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
因此,对称的美,亦是圆满吉祥的美。
耳饰,总是一对,在两耳间轻轻摇曳,既有照应,又是独立。
① ②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器物上的纹样,最喜对称,仿佛无限的循环。
① ② 图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诗词歌赋里,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天对地、日对月、楼对阁、晚照对晴空……”每一个对仗,都是世人对圆满的追求,对阴阳平衡的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称之美,是世人对圆满美好的祝愿和期许。
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国人这样喜欢对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称之美,透露着的是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秩序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平衡艺术,更是中国人对圆满和谐的追求。
对称美,只有中国人才懂。这一种中国美,叫对称美!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
造物里的对称美,
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
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
建筑、绘画、诗歌、瓷器、
楹联、图章、书法等都讲究对称,
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
所谓对称,
是以一个点或一条线为中心,
两边的形状和大小,
是一致且呈现对称的
事物色彩、影调、结构,
都是统一和谐的现象
对称的事物能给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
蕴含着平衡、稳定之美。
对称之美源于自然,
是客观存在于宇宙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见,
对称之所以为美,
这是视觉美的天性使然。
而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崇尚,
更反映在对称美的普遍运用之上。
【中式建筑】
众所周知,
中国人对于建筑里的中轴线,
有着千年不变的恪守,
这正是源于骨子里,
对于对称美的钟爱。
从皇城宫苑到普通民宅;
从群体建筑的规划到一户一室的布局,
从亭台楼阁,到亭台楼阁,
从轩榭廊舫,到厅堂馆斋……
我们处处都可见中式对称的影子。
对称美在中国建筑里的运用,
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
反映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
中国理性精神。
▲ 《荷园晨光》胡寒 摄
▲ 《静谧》蔡龙 摄
▲ 《沧桑岁月》王进 摄
▲ 《江南水乡》许解平 摄
▲ 《焦点》胡学军 摄
▲ 《徽州之春》胡江桥 摄
▲ 《灵动“拱”魂》王江莉 摄
▲ 《紫禁城》苏唐诗 摄
【中式家居】
在中式家具设计中,
也离不开对称元素的参与。
家具的对称排列、
到顶棚与地面的遥相呼应、
左右墙面的绘画、立柱或灯饰,
餐桌中央摆一盆插花,
两端相对位置摆大小款式
完全相同的烛台等,
都反映了中式家居里的对称的形式。
对称式的中式家居,
给人一种秩序、
庄重的和谐之美。
【古典家具】
中式房间摆设中,
家具往往都采用对称的陈列方式,
并以双数为基本准则,
以均匀的手法,
表现沉稳的装饰效果。
在中式对称之美里,
空间与物品在质朴雅致的意境中,
体现出了一丝丝不温不燥的气质,
这与中国人骨子里
对于内敛,朴素的追求完美契合,
不多不少、恰当刚好,
这便是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